辉煌“十一五”,演绎跨越发展奋进历程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东海经历严峻挑战、战胜重重困难,经济实力攀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改革开放活力最强、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东海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用激情成就梦想,用创新实现超越,谱写了全面小康的新篇章,开创了转型发展的新境界。现在,我自豪地向全县人民汇报:我们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五年来,我们咬定“跨入苏北五强”的奋斗目标,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更高层次
发展潜力强劲释放。致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次产业结构由32.4:35.6:32调整为20.5:44:35.5。地区生产总值由77.82亿元到突破200亿元,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总收入从5.44亿元上升到4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从2.7亿元上升到18亿元,均翻了两番多;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4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综合实现程度已达92%。五年来,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文化先进县”等国家及省部级荣誉称号33项。
工业经济裂变提升。实施工业强县,工业经济实现了由简约粗放增长向集约集聚发展的跨越,实现工业增加值75.8亿元,年均增长21%。主导板块优化提升,由硅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四大传统产业向以硅材料、汽配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延伸过渡,硅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亿元,获批建设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西核心区,连续两年获评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强势推进,累计完成工业投入449亿元,年均增长36.3%,46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建成投产。企业规模加快扩张,规模企业达367家,年税收过500万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3个增加到15个,培育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9家。
农业经济固本增效。推进农业调整,农业经济实现了由传统单一发展向生态高效发展的跨越,实现农业增加值41亿元,年均增长6%。粮食生产持续向好,丰产丰收实现五连冠,争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类项目资金6亿元,跻身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农业规模化发展迅速,高效农业达63.44万亩,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连云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规模养殖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养殖场达2630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5%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拥有各类农业机械近8万台套,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园区20万亩,鲜切花、优质稻米、设施蔬菜、生态草莓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雨润食品、温氏养殖等农业龙头企业异军突起,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家。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创建省级农产品品牌258个,“东海大米”、“东海老淮猪肉”、“东海水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现代服务业活力迸发。加快服务业转型,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由分散定向发展向特色融合发展的跨越,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0.7亿元,年均增长18.8%。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中国水晶之都”、“华东第一温泉”、“华东花都”、“江苏生态第一县”魅力彰显,温泉旅游度假区获评中国十大温泉休闲基地、通过国家级生态镇评审,国际水晶珠宝城荣获国家4A级旅游购物景区。现代物流业优势凸显,水晶市场销售额突破40亿元,入选中国最具品牌价值商品市场50强,获批省百家服务业集聚区,福尔多国际物流中心、东海国际商贸城、白塔钢材物流园等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建设。新兴服务业特色鲜明,新秀服务外包软件园成立运行。金融支撑显著增强,招引筹建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6家,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是“十五”末的2.5倍和3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走进西双湖时代”的不懈追求,西双湖新城见证城乡巨变
高起点规划成就城市鲜明特色。突出规划龙头作用,编制完成《东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东海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108项,确定了“一心两片”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全市率先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建设总投入超过300亿元,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3.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较2005年提高7个百分点。西双湖开发走向纵深,综合开发规划日臻完善,十七孔景观桥、水晶广场、水晶塔、看花岛等景观工程显露特色;核心区生态保护贯穿始终,水体亮化、环湖绿化、景区管理等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城湖一体、水绿相依”的湖滨靓影初步呈现。城北新区迅速崛起,县行政中心、广电中心等14栋行政办公楼投入使用,瓯龙世纪城、美麟水岸名城等7个现代生活区人气集聚,行政服务、生活居住、商业金融等综合功能全面形成。商务新区拉开帷幕,9个地块确定开发项目,水晶博物馆、东海国际大酒店、颐高创业园等项目全面展开。滨河新区实现破题,BT开发模式创新运作,“四桥六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科教创业园区展露新姿,职业教育区投入使用,综合教育区基本建成,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破土动工。
高层次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通达能力显著增强,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超过30亿元,以晶都大道、温泉大道为核心的城市景观干线建成通车,新改建公路里程1250公里,完成25条县乡公路改造,苏北县级最大的汽车客运站投入使用,实现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市政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改造人行道24.6万平方米,新建排水管线2.3万延长米,供水、电力、燃气和通信等配套设施与城市发展同步延伸。旧城改造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拆迁面积72万平方米,云海楼、西建材市场等一批重点地块开发加快推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住房体系更加健全,累计建设经济适用房1246套、廉租房252套,商品房销售面积315万平方米,稳居全市第一。村镇面貌明显改观,温泉、桃林、白塔等中心镇建设势头强劲,洪庄薛团、山左口石桥河、驼峰曹浦等农民新村各具特色,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3个、省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村23个。
高标准创建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四城同创”全面深化,城市环境形象和特色品位加快提升。强化城市管理,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创新实施城市管理处罚权“7+1”综合执法,道路保洁实现“管干分离”,获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提升环境质量,空气污染指数、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重要指标达到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加快绿色进程,深入开展“人栽一棵树,绿化新东海”活动,城区绿化面积达826万平方米,较“十五”末翻一番;森林覆盖率达24.5%,提前两年实现小康森林覆盖指标。注重生态优先,坚持不上有污染的化工项目,关停小酸洗等污染企业249家,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等18项生态工程,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荣获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在全省24个建制县生态环境综合评比中连续两年拔得头筹。
五年来,我们顺应“加快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区域发展跻身国家战略
开放型经济呈现新亮点。牢牢把握江苏沿海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历史机遇,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崛起赶超的重要战略。对外贸易稳步提升,优化外贸主体和出口结构,获批建设省级硅材料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累计出口创汇6.29亿美元,年均增长25.52%,稳居全市第一。外派劳务蜕变提升,建成全省首家外派劳务市场,累计实现外经营业额5.4亿美元,年均增长26.2%;“一中心、五集中”外派劳务管理模式全国推广,被授予全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东海县劳务基地、江苏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称号。节庆会展亮点频现,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和三届中国·东海花卉博览会,承办中国·东海硅材料产业发展论坛、“江苏台湾周”连台硅材料深度开发利用研讨会等高端节会活动,为东海彰显城市魅力、促进产业升级提供了广阔平台。对外交流不断拓展,与美国蒙大拿州巴特市缔结友好城市,在韩国首尔成功举办经贸交流月活动,对外交往水平迈上新台阶。
招商引资增添新动力。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助推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内外资招引加快增长,建立专业化招商队伍,全程帮办服务,一批优质内外资快速汇聚,累计内联客方到位资金48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6倍和4倍。重大项目招引强势突破,成功引进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晶海洋半导体、中材高新、博世(东海)汽车技术测试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龙头、“国”字号、世界百强企业相继落户。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突出错位发展,强化立体开发,形成了以县开发区东区、西区、北区为主体,乡镇工业集中区为补充的产业布局,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9亿元,集中了全县85%以上的规模企业,成为对外吸引投资、对内支撑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持续掀起全民创业热潮,个体工商户突破1.8万户,私营企业达3400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62%,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发展,初步形成富有东海产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连续两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平台支撑持续增强,组建江苏省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级东海硅材料科技产业园、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汽车车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国家半导体(硅材料)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启动试点,南京大学东海新材料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大学东海硅产业节能技术研究院获评省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县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达1.2亿元,获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99项,争取科技计划项目经费7048万元,持续领先苏北。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实施国家火炬计划19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22家,高纯石英砂生产技术打破国外公司垄断,物理法提纯多晶硅、特殊铸锭工艺制备单晶硅技术领跑世界光伏产业。
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创新运作金融资本,成立福如东海发展集团,融集资金18.6亿元;“五方联动”金融支农模式全国先行,获评全国农村保险示范县、省金融生态达标县。创新土地资源保护,年均盘活、盘优存量闲置土地300亩、新增耕地1万亩,连续四年成功创建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创新设置组织架构,“1+5”重点工作推进模式和重大事项县领导挂钩推进机制深入实施,上下联动、协调互动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创新目标管理,个性化目标考核日趋成熟,体现共性与尊重个性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彰显特色同等重要的考核机制建立完善。各项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改制顺利收尾,国有集体资产退出率和企业职工安置率分别达到96%和98%;政府机构、行政审批制度、财政体制、农村税费等机构和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践行“打造幸福东海”的铮铮誓言,87件民生实事诠释政府承诺
民生质量不断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效改善。群众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735元和7087元,年均增长16.3%和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4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文化、休闲娱乐和健康消费比重提高,每百户家庭电脑、移动电话拥有量比“十五”末增长140%和6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达到9.5辆。创业就业工作扎实有效,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83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培训农村劳动力超过9万人次,9.1万人实现脱贫。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固本扩面,失业保险和城市低保实现全覆盖,累计社会保障支出达9861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新农保参保覆盖率达98.2%,被确定为全国新农保重点联系县。
社会事业协调并进。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五年用于社会事业财政支出5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区域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六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初中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教师奖励、扶贫助学“两个100万工程”持续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提升,高考本科录取累计达10483人,获评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县、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中心、县医院城南分院、卫生学校投入使用,新区中医院加快建设,省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稽查模式全国率先运行;重大疫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文体广电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彦涵从艺75周年作品展、首届全国少儿版画双年展、东海少儿版画赴澳展,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公共体育设施新“四个一工程”投入使用,有线电视用户突破24万户,荣获全国少儿版画创作基地、省体育强县、省有线电视示范县。“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深入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高效推进,代表全市通过国家验收。
和谐局面不断巩固。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30件、政协委员提案1250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9%。民生热线暨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全国首创,平安东海建设纵深推进,“省社会治安安全县”创建实现“五连冠”;法治东海建设连年全市领跑,是全市唯一蝉联“省法治创建先进县”的县。坚持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信访代理制、预约制全省推广,连续三年被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授予“三无”县称号。国防建设、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优抚工作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实现省双拥模范县创建“五连冠”。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形势保持平稳。编制、审计、物价、烟草、盐务、台侨、档案、气象、电力等工作稳步推进,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抗震救灾、地方志、关工委、老促会、老科协、老龄委、行业协会和商会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五年,全县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万博manbetx官网app_万博Manbetx体育-中国竞彩网下载推荐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我们实现了“十一五”的完美收官,取得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站在了科学发展、创新转型的更高平台。这一年,我们发展态势全面向好,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2%;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9.3%和5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6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亿元,增长18.8%。“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成效明显,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100亿元,新开工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103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42个,过10亿元项目4个。幸福东海快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和12%。
各位代表,五年走过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取得的成就,殊为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110万东海人民在中共东海县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结果,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密不可分。在此,我谨代表东海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县人民、驻东海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给予政府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万博manbetx官网app_万博Manbetx体育-中国竞彩网下载推荐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站在两个五年规划更替的交点,回顾过去,我们尽一份努力、有一份欣慰;面对未来,我们添一份责任、有一份从容。
这份从容,来自于我们五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五年风雨兼程,我们愈加深切地感受到,发展始终是一个不断克难奋进的过程,而付出永远与收获成正比。2006年,面对城市化飞速发展的竞争态势,我们立足建设东陇海线独具特色的重要节点城市,吹响了城市建设“走进西双湖时代”的号角,将西双湖、城北新区纳入城市发展格局,构筑了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2007年,面对温家宝总理视察东海的历史契机,我们践行“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铸造建城50周年的辉煌成就,硅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财政总收入全市率先突破10亿元大关。2008年,面对区划调整的不利影响,我们没有怨天尤人,坚持从大局出发,完成浦南、岗埠的移交,作出“发展目标不降、增长势头不减”的承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入蔓延,我们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批实施的重大战略机遇,争取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带动性强的政策和项目,有力助推了东海经济的发展。2010年,面对周边县区重特大项目竞相落户的严峻挑战,我们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和优良的生态本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建立起以“四大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海特色的创新转型之路。
这份从容,来自于我们对自身发展的清醒认识。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现代产业体系层次不高,重大项目支撑作用仍不明显,新材料产业链亟待向高端延伸;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特色不够明显,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面不够宽,社会保障十分艰巨;政府部门敢负责、善创新、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这份从容,来自于我们对当前形势的准确把握。审视当前形势,尽管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将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中央作出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战略决策,县委提出的“增创跨越新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年度工作主题,描绘的“重大项目纷至沓来,惠民举措深入人心,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激情创业奋勇争先”的发展图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后危机时代”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兴产业革命,确立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导向,东海加速构建的现代产业体系,愈发明显的生态优势,为我们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路径。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东海令人瞩目的区位优势,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为我们后发争先创造了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正确认清形势,坚定必胜信心,致力克难求进,就一定能够抓住机遇,赢得先机,不断开创东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展望“十二五”,谱写科学发展宏伟蓝图
“十二五”是东海在更高起点上抢抓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攻坚期,承载着东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十二五”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幸福东海”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锻造、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重心,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努力将东海建设成为全国优质产业集聚高地、华东休闲度假胜地、江苏生态宜居福地和经济欠发达县域科学发展样板。
主要指标安排是:到2015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500亿元,GDP年均增长16%左右,人均GDP达到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50:38;财政总收入达到14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27%。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工业投资15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上述目标,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之路,打造产业转型、技术升级的领军城市。在加快转型中优化增长,在加快发展中深刻转型,力争综合实力全国进百强,创新能力苏北第一、全省领先。打牢科技创新支撑,全面建成“四大平台”,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家。做强新兴优势产业,硅材料产业产值达800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硅材料产业集群;振兴现代服务业,完成水晶市场整体搬迁,挺进“百亿市场”;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打造沿东陇海产业带现代物流中心;彰显资源优势和生态特色,建成全国知名的可持续发展东方温泉小镇。提升生态高效外向农业,建成全国知名的连云港现代农业科技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
二、坚定不移走城市拉动之路,建设让人向往、令人羡慕的连云港后花园。围绕“50万人口,60平方公里”规模的目标,以西双湖新城建设为引领,推动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全面迈进“西双湖时代”,建成苏北一流的商务新区,西双湖景区创建4A级景区,城北新区打造新城典范,滨河新区独具特色魅力。到2015年,城市化水平达45%以上,建成江苏沿海城市群中最美的新兴中等城市。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全面实施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就业社保、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的一体化,促进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三、坚定不移走开放带动之路,建设广聚要素、内外挖潜的活力之都。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转型发展的动能与活力,大力集聚优质要素,广辟对外通道,激活内生动力。强化金融拉动,期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300亿元和200亿元,各类融资平台年融资15亿元。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一批掌握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和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创业型人才,把东海打造成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保持对外开放强劲势头,对外紧盯世界500强大项目,对内培育外贸知名品牌,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出口创汇14亿美元,外向型经济领先苏北。
四、坚定不移走低碳发展之路,建设环境优美、绿色环保的生态名县。坚持把生态优先作为城市的核心价值来追求,积极打造决胜东海未来发展的独有品牌。以产业升级促进环境升级,以城乡一体推动形态优化,以节约集约实现精明发展,以民生需求倒逼生态提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88以上。加快向环境优化增长转变,深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在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基础上,向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更高目标迈进。
五、坚定不移走和谐发展之路,建设人民群众生活富足、平安健康的幸福东海。把发展成果万博manbetx官网app_万博Manbetx体育-中国竞彩网下载推荐:地体现到惠民生上来,做到发展水平与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经济增长与改善民生保持一致,让群众在转型中看到变化、获得实惠,过上更有质量、更加美好的生活。全力推进幸福东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苏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全省领先的幸福和谐宜居城市。
谋划开局必胜,迈好崭新篇章关键一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沿海开发三年见成效的关键之年,实现开局必胜意义重大。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入推进沿海开发,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壮大,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改善和社会繁荣稳定,全力打造创新型经济示范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幸福和谐宜居区,奋力夺取“十二五”开局必胜。
主要预期调控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23%;财政总收入5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均增长22%;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8%,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突出抓好十项民生实事: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6万人、转移就业1.1万人、海外再就业工程1万人,最低工资标准达800元;
二是提高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水平,新建经济适用房330套、廉租房40套,新增公共租赁房300套;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住院实际补偿比达45%;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以上;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实现应保尽保;
四是提高养老服务水平,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9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尊老金每人每月100元,百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每人每月300元;
五是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确保1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八有”目标,1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脱贫;
六是投入5.2亿元,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为小学生每生每年750元、初中生1000元,普通高中每生每年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提高到1500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投入6500万元,对所有政府办的乡镇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七是推进文化惠民,新建村级电子阅览室50个以上,培育文化示范村和文化示范社区50个;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10万户,实现城区全覆盖;开工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东海县职工活动中心,完成水晶公园改造提升,建成法治文化园;
八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横沟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解决10个乡镇136所中小学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
九是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完成张湾、山左口、黄川、温泉四个试点乡镇镇村公交网建设;
十是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增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座,县城区新增二类公厕10座,新建农村无害化厕所1.4万户。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2011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高端切入为导向,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瞄准战略前沿,集聚高端产业。按照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的要求,坚持新型工业化战略不动摇,实现工业经济爆发式增长、裂变式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突出硅材料产业核心地位,围绕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搭建的产业平台,依托科教创业园区、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半导体(硅材料)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提供的创新支撑,进一步放大晶海洋、中材高新等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和核心技术优势,拉动硅材料产业加速向产业高端集聚跃升,实现硅材料产业产值超300亿元,打造国内最大的石英坩锅产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传统产业品牌化,机械汽配产业加快推进博世(东海)汽车技术测试项目,着力引进博世研发、制造环节和国内汽车整车生产项目,尽快形成集聚辐射优势;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产业注重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培育知名品牌,加快向百亿元产业迈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完成工业投入175亿元,新开工过亿元项目50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5个。
彰显环境特色,突破重大项目。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和项目带动战略,举全县之力主攻重大项目。优化招商引资质量,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服务环境,实现由“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积极引进集聚效应高、财税贡献多、污染耗能小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高水平开展招商选资,重点推进SMD晶体元器件、德邦实业、贵强浆料、车载电视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内联客方到位资金120亿元。持续加大招商攻势,紧盯大企业投资、布局、转移动态,关注已落户企业的增资和产业链延伸,提高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招商顾问、东海在外成功人士、企业营销网络的资源优势,建立覆盖产业高地、重点地区的招商网络。提高外经档次,扩大与国家级、省属及上市外经企业合作,外经营业额增长20%。开拓外贸市场,重点做好硅产品、农副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外贸出口额增长20%。提升服务质效,以要素集聚培优扶强骨干企业,新增规模企业50家,培育销售过亿元企业80家。强化用地保障,积极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存量土地,落实用地指标;强化金融保障,新增贷款25亿元,贷款总额突破100亿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确保太平洋年内上市。
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园区功能。坚持把开发区作为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落实激励政策,推进园区共建共用,真正将开发区建成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领航区和生态文明的示范区。东区完成基础配套投入1.5亿元,加快推进标准厂房、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秀箱包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进一步提升服装、电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努力向都市型百亿园区迈进。西区立足建设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完成基础配套投入6000万元,完善高端产业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功能载体,打造引领全县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北区完成基础配套投入6000万元,进一步完善片区发展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招引培育机械五金产业,坚定不移地打造苏北鲁南地区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金属制品精深加工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坚持分类指导,实行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发展,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立足科技创新,扩大产业优势。牢固确立科技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创建国家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形成一套科技创新扶持体系,加大对科技项目扶持力度,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积极开展科技金融贷款试点,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项以上。建成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国家硅材料深加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国家半导体(硅材料)产业集聚标准化示范区完善硅材料产业联盟标准体系,科教创业园区实体化运行国内一流的硅资源开发技术研究院,打造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硅产业发展的创新载体和技术支撑平台。发展一批科技创新企业,依托江苏省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尽快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科研平台进行对接。引进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完善人才引进配套资助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子女入学、住房、交通等各方面给予关心,打造人才荟萃的“智力高地”。
二、坚持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在特色资源整合提升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科技示范区引领农业转型。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实现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重大转变。用科技化改造农业,重点推进连云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快核心区内花卉苗木市场、农机市场、农产品加工区、经济林果科技服务超市便利店等项目建设,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建成运行农科院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发挥科技示范区带动作用,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3个,形成核心区与特色园融为一体、互为补充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格局。用规模化促进农业,大力推广高效单品种连片种植、集中养殖,重点加快东部乡镇环机场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布局,新增高效农业10万亩、省级规模养殖场10家。用产业化壮大农业,打造完善以花卉、蔬菜、养殖、粮食为主的“四大产业链”,实现“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格局,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用标准化提升农业,加大现有品牌资源整合力度,彰显绿色生态的品牌效应,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20个;实施“农超对接”,带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力争东海农产品开设“农超对接”专卖区。
以康居示范村带动农村转变。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显著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宜居品牌,严格执行农村建房“四统一”标准,重点推进石榴讲习、白塔新元、南辰新村等10个农民新村建设,安排不低于8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康居示范村建设“以奖代补”,高标准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现代化新农村,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1个、省级村庄环境整治村5个。加强基础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洪夏公路李埝段改造,新建农村公路60公里,完成黄泥河、兴旺河等41条县乡河道疏浚工程。做优农村环境,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连片整治,完成牛山镇、石榴镇、双店镇等5个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和桃林桃东、山左口石桥河、洪庄薛团3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以农民合作组织催生农民转岗。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规范市场运行,实现由单一组织向多元化类型转变。用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突出抓好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创建省级“五好”合作社8个,培育年销售千万元以上合作社10个。用土地合作社促进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10个,建成全县土地流转交易中心,新增土地流转6万亩;推进“万顷良田”工程,新增耕地1740亩;实施海外再就业工程,与中材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建设培养公司化、市场化、品牌化的新型农民队伍,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用新兴金融业态助推农民创业,扶持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招引金融机构2—3家,筹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4家,加快推进农村“一权一房”抵押贷款试点,新增“三农”贷款14亿元。
三、坚持以彰显魅力为目标,在优质要素集聚辐射中,加快创新型城市进程
擦亮绿色生态的城市品牌。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以绿为旗,以水为脉,以人为本,精心打造极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彰显绿色形象,建成沿迎宾大道、晶都大道、温泉大道生态长廊,打造环西双湖和石安河休闲景观带,加快市民广场、公园、沿湖、沿河和街头绿地提升改造,确保绿化指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让绿色成为东海的主色调。绽放水韵魅力,实施自清河、北玉带河疏浚治污、生态护坡、景观走廊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滨水生态景观带;加强南玉带河截污、清淤和沿线环卫,贯通南玉带河循环水系,促进水体流动,增强自净能力,重现“一水抱城流”的城市风貌。高扬低碳旋律,深化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加强硅资源集约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开工建设南辰、安峰、驼峰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城东污水处理场、平明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力争有4个以上乡镇步入国家级生态乡镇行列;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科学节能,为加快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聚能蓄势。
打造现代靓丽的都市形象。坚持把西双湖新城建设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龙头工程,加快培育城市特殊气质,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崛起双湖新城,加快西双湖环湖景观带、植物园等景观工程建设,做足水晶塔及周边文章,在西双湖西侧规划建设高档会所,形成以中堤为主轴、环湖为辐射带的“城市客厅”;打造高端商务载体要素,加快东海国际大酒店、世茂广场大酒店、颐高创业园、建安大厦、创新大厦等项目建设,建成东海规划展示馆,促进城市价值飙升;加快滨河新区“四桥六路”及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滨河新区核心区框架,开工建设滨河花园、保障性住房小区,打造城市发展新亮点。扮靓水晶名片,规划筹建新水晶交易市场,建成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实现水晶加工和交易集群发展;加快水晶博物馆建设,出版《东海水晶》杂志,成立江苏水晶文化研究会,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和本土艺术大师,彰显“水晶就是东海”的品牌形象。焕发神水活力,重点推进福如东海水上乐园、塞维亚香泉丽榭大酒店、希韵休闲山庄、雨润集团五星级酒店建设,加快温泉镇街区改造、温泉大道两侧村庄搬迁及尹湾新村建设,实现镇区全面更新,增强“华东第一温泉”承载力和要素集聚力。塑造城市印象,深入实施“一线两环”城市道路骨架工程,迎宾大道、晶都大道、温泉大道全线贯通,236省道改线县城区段力争建成通车,在峰泉路与连徐高速交接处新增高速出入口,争取年内动工;实施市县路沿线镇村整体提升改造,综合改造245省道东天桥至晶都大道段,加快高速出入口张庄搬迁和新村建设,提升城市现代魅力。
建设舒适便捷的宜居家园。坚持把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打造宜居家园的核心要素,深入推进“四城同创”,努力营造和谐宜居环境。加快城市更新,对牛山北路、和平西路、幸福北路的硬化、美化、亮化等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同步开展道路沿线城市形象综合整治,形成通往水晶城新的内环景观道路;做美水晶公园,循序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加快学校、医院、超市、菜场及各类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城北实验中学和县幼分校,新建果园南路、博世路等9条城区道路,增强城市承载功能。强化城市管理,引入“地图式”城市管理模式,加快建设一批农贸市场、早市、夜市和便民服务摊点,制定统一标准、划定专门地点,将各类商贩对“图”入座,既满足居民生活,又便于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步行街,规范管理城市广告牌,加大城区违建整治力度,实施晶都大道、城市内环道路沿线楼体美化亮化提升改造,推动城市提档升级。提高居住品质,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错位发展高品质生态住宅,增添群众幸福指数。
四、坚持以拉动内需为动力,在新兴业态培育壮大中,加快现代服务业进程
提升与消费需求相适应的特色旅游业。坚持走精品路线,以生态、福寿、时尚为主题,整合湖泊、水晶、温泉三大旅游资源,塑造“百湖之县、水晶之都、温泉胜地”的幸福东海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旅游精品,从规模和品位入手,提升西双湖、水晶市场、温泉旅游度假区等重要景点品质,建立融休闲度假、水晶购物、乡村采摘、地质科普、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功能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提升旅游内涵,加快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公寓酒店、农家乐建设,形成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酒店体系;推出一批具有东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重点开发水晶类旅游纪念品、少儿版画等时尚艺术品、东海老淮猪肉等特色餐饮,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旅游商品经销网点,延长旅游产业链。营销旅游城市,邀请国内外知名策划大师、旅游专家整体包装、高端策划,做好旅游城市形象定位,提升东海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招引培育大中型旅行社,优化旅游客源市场,加快融入“连云港山海风光游”和江苏沿海旅游新干线,全面增强旅游城市魅力。
壮大与城市功能相配套的商务服务业。发挥商务服务集散辐射能力和内在活力,扩大人流、物流、资金流,彰显商务服务业品牌效应。塑造高端品牌,加快提升商务新区综合承载能力,重点招引知名公司地区总部、知名专业服务机构入驻,不断完善人才培训、商务洽谈、文化娱乐、产品展示等功能,形成高品质、高档次的商务集聚区。打造节会品牌,依托“一节一会两论坛”,进一步创新办节理念、丰富办节形式、拓展办节内涵,高水平运作第十一届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中国·东海花卉博览会和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五次论坛暨首届县域金融论坛、第二届中国·东海硅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知名度。助推传统品牌,加快传统商贸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业态更新,推进阿里巴巴网上水晶交易市场、水晶及珠宝质量检测中心和精品拍卖中心建设,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升级,促进以特色街区为基础的商贸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能级。
培育与产业转型相协调的新兴服务业。加快提升新兴服务业发展层次,努力构建增值高、就业广、功能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培育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园,组建东海版画发展公司,加快创意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群和知名品牌。打造现代物流枢纽,推进东海国际商贸城、东海汽车城、白塔钢材物流园等专业园区建设,促进现有物流产业提档升级。构筑服务外包高地,加强重点服务外包企业招引,推动服务外包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开拓市场,创建省级服务外包基地。推动商务金融创新,完善现有金融支持政策,提高融资服务水平,创建省金融生态示范县,支撑经济转型向纵深推进。
五、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在社会发展包容共生中,加快幸福东海进程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促进就业。统筹城乡就业,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形成促进就业的政策扶持体系。推动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创业成本,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加强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拓展就业渠道,深入实施海外再就业工程;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强化就业服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援助困难人员就业的力度,实现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全覆盖。
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创新投入机制和运行模式,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园优质率和义务教育完成率,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向高等教育过渡,在读全日制专科学生超过800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教师激励保障机制,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加快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成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和医药市场治理,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设立东海县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大幅提升文化精品力作,组建东海县广播电视台,创建省有线电视户户通县。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创建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县。
构建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法治东海建设,在规范公权运行、促进改善民生、依法保障民权、增强公民意识、提升法治文化水平等方面抓落实、求实效。放大“民生热线”品牌效应,提升运行效率,加大技防投入,设置“动态电子警察”监控系统12处。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防控,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大信访工作机制,完善大调解机制,开展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妥善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深入开展平安东海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加大严打整治力度,重点打击涉黑涉恶犯罪团伙、“两抢一盗”等刑事犯罪。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对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民爆物品、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强力整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大力弘扬东海精神,强化东海意识,有效发挥各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着力塑造东海人民新形象。
锤炼实干作风,打造坚强有力政府团队
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考验着我们的责任担当。转型突破的历史重任,考验着我们的执政能力。面对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面对宏伟的蓝图和美好的愿景,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以政府工作的新作为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开拓型政府。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首畏尾难以发展。时刻保持开拓进取意识,以敢争第一、奋勇争先的气魄凝聚力量,以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胆识抢抓机遇,以敢于担当、勇往直前的作风投身工作,脚踏实地不敷衍,埋头苦干不懈怠,雷厉风行不畏难,不断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使政府工作始终符合发展规律、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提速赶超,后发争先。
全面提升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人本理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困。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责定位,优化管理结构,提高绩效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保证财政资金投向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服务成为东海发展中最优质的资源、最响亮的品牌。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深化法治观念,促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有效解决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作风,努力打造廉政清政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辉煌“十一五”是一首激扬壮丽的赞歌,我们以跨越的决心、腾飞的豪情,披荆斩棘、昂首走过。展望“十二五”更是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我们将以必胜的信念、坚定的步伐,砥砺奋进、书写传奇。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东海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继往开来、和衷共济,为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幸福东海而努力奋斗!